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世界速看:出海记·走进非洲②丨沙漠拓荒 新城崛起

来源:金台资讯 发布时间:2023-06-28 19:46:44

双方要将各自发展战略和愿景对接,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两大抓手,将埃及打造成“一带一路”沿线支点国家。中方愿参与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新行政首都等大项目建设,愿同埃方扩大在贸易、融资、航天、能源、人力资源开发、安全等领域合作。

——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在开罗同埃及总统塞西举行会谈时指出

题记


(资料图片)

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历经千年风沙,金字塔岿然傲立。古埃及人以卓越的智慧、惊人的才华,创造人类奇迹。

穿过尼罗河,老开罗的喧嚣声逐渐远去。开罗市区往东约50公里的沙漠里,另一个建筑奇迹正在发生。在这里,中国人助力埃及,续写往昔辉煌,于沙漠中建起一座新城。

2018年以来,一批又一批湖南建设者相继踏进沙漠,参与到这场前所未有的拓荒行动中。

北非,尼罗河往东,太阳不知疲倦地照耀着开罗东部沙漠。在沙漠和蓝天之间,高达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标志塔,傲然矗立。

4月4日,朝阳升起,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CBD)项目工地,记者乘电梯直达标志塔第74层的观景台。金色的阳光洒在全新的高楼建筑上,幕墙玻璃一半反射瓦蓝天空,一半映出金黄沙漠,蔚为壮观。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埃及开始探索“沙漠造新城”。这是埃及“2030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寄予缓解首都压力、创造就业、吸引外资以及提升国家形象等多重期望。

埃及的这一梦想,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交融,即将在中埃两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成为现实。

“在埃及奋斗5年,终于快完工了!”站在观景台,俯瞰沙漠中的崭新建筑群,来自湖南的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许阳说,“在沙漠中,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城市,不可思议,好像做了一场梦。”

梦的起点是2018年3月。离开春意萌动的湖南,降落在满目黄沙的埃及,许阳和同伴们迫不及待乘车去项目现场。

往东径直驶入一片沙漠,许阳打开手机地图,信号格空了,定位悬在黄沙中。

2个多小时后,到达开罗市区以东约50公里的工地。打开车门,风沙扑面而来,大家面面相觑:漫天风沙如何施工、沙漠里怎么取水、地基稳不稳……

沙漠,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

直面沙漠,再看设计图纸,沙漠造新城,仿佛天方夜谭。然而大家深知,这一项目对埃及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建设者肩负重任。

相比沙漠的荒芜,埃及首都开罗依托世界上最长河流——尼罗河的哺育,拥有人口约2200万,是非洲最大的城市。

过于集中的人口,给开罗带来系列“城市病”。为了给首都舒展空间,埃及在开罗周边陆续建了好几个卫星城市。然而,“病症”难除。

怎么办?埃及下决心,在沙漠中造一个新行政首都。

2016年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埃及总统塞西共同见证,中国企业与埃及政府签署埃及新行政首都项目建设框架合同。

2017年10月,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与埃及住房部正式签署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一期)总承包合同。

这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建的最大造城项目。中国人要在沙漠中,建造高达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以及12座写字楼、5座公寓楼和2座大型酒店。

能干能闯的湖南建设者,是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许阳担任该项目P7标段项目经理。

“沙漠盖高楼,中国人一定行。”许阳和团队成员振作精神,全力投入到这一场拓荒造城行动中。

海外拓荒,人生地不熟,大部分时间只能靠自己摸索。地勘深孔钻机哪里有?钢材紧缺怎么办?建设者头顶烈日,跑遍埃及的各大城市,每个工地几乎都出现过他们穿梭的身影。

“万事开头难,过程都是泪。国内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的材料和设备,在这里动不动要等半年。”虽然难,但许阳不惧挑战。

主体建筑要求充分彰显埃及特色,这给许阳他们出了一个考题。

“你看,这些柱子就像倒立的金字塔,埃及专属设计,中国人真能解难题。”记者在现场碰到埃及小伙伊布拉希姆·阿兹亚。他是埃及监理的翻译,见证了柱子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4根直径1米多的柱子斜着插入地面,好似向上伸出的4根树枝,托起整栋大楼,被形象地称为“树形柱”。每根柱子承受超1200吨重量,相当于150头成年大象,且受力点集中于底部一点。伊布拉希姆当时看到设计图纸,直呼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霸蛮’,就不是湖南人。”许阳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个难题,P7标段的湖南人打算跟树形柱“死磕”。

柱子要立起来,得先扎钢筋笼子。为确保受力均匀,柱子里的64根钢筋需均匀分布,精密计算后,项目组派出身形瘦小的员工钻进笼子人工调试。

高19米的柱子,分4次浇筑完成。混凝土配比、自由倾落高度、支撑模板安装……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易。

许阳对浇筑当天的场景记忆犹新。

2020年1月15日早上8时,浇筑开始,800立方米混凝土的工程量,2台泵同时作业。大家屏气凝神,埃及监理结构总监霍桑也搬张小板凳,坐着一起等待。

20个小时过去了。次日凌晨4时,“树形柱”一次浇筑成功。3个多月的心血没有白费,树形柱终于立起来了!建设者高兴得手舞足蹈,平日里不苟言笑的霍桑也站起来欢呼,向这群湖南人竖起大拇指。

5年多来,沙漠里20栋高楼拔地而起,正在向最后的竣工交付冲刺。

从标志塔上下来,在20栋高楼间行走,身边不时有工人抬着玻璃经过。吊装车等待一旁,将玻璃吊上百米高空,给大楼“穿上玻璃外衣”。

记者在现场遇到湖南企业——中建不二幕墙装饰有限公司员工杨云佚,他抹着汗,正在查看幕墙安装进度。

“这些幕墙板块,大部分是湖南株洲加工厂生产的!”杨云佚自豪地告诉记者。

这是湖南产玻璃幕墙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不二幕墙公司第一次承担海外项目。

面对初次使用的产品,质量究竟如何,埃及人难免心生疑虑。更何况,1994年出生的杨云佚,白净,娃娃脸,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小。在50多岁的埃及监理眼里,杨云佚乳臭未干,显得不太可靠。2019年,当杨云佚第一次拿着玻璃样品给埃及监理验收时,对方毫不客气地在验收单上,画上一个大大的叉。

玻璃幕墙既要抵挡埃及的烈日,又要保障高楼的通透,隔音、抗风、抗震等功能必不可少。这些要求还算简单。但接下来的要求,就有点让人为难了。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颜色。”埃及监理走到太阳下,举起样品说。

玻璃颜色的细微变化,意味着遮阳、透光、抗风等所有参数全部要重新调整。

为了让埃及人信服,湖南建设者拼了。

为配合株洲工厂的生产时间,杨云佚和团队成员在埃及时常凌晨三四时起床,通过网络跟株洲工厂反复沟通,调整技术参数。

样品从国内运达埃及后,杨云佚和团队成员开车从项目营地到开罗市区的监理办公室,送一趟样品来回需4个多小时,大家反复跑了20多次。

4个月过去了,埃及监理还是不认可。团队决定,让杨云佚回一趟株洲工厂,面对面沟通调整。

“要被沙漠里的太阳暴晒过,才能调出适合埃及的颜色。”杨云佚到株洲工厂,立马察觉到问题所在:国内温和的阳光,和埃及的烈日不同,呈现出的玻璃色度自然不一样。

不断调整,反复试验。终于,杨云佚带上连夜生产的样品,返回开罗。

“看起来不错。”埃及监理再次将玻璃样品拿到太阳底下,边看边点头,“我们开会讨论一下。”埃方技术部门负责人聚在一起,对湖南产的幕墙产品进行全方位检验。

大家在门外一等就是2个多小时。会议结束,杨云佚透过门缝往里看。以往总皱着眉头的监理看到这张娃娃脸,笑了,比了一个“OK”的手势。

就这样,1万多块湖南产的幕墙板块,终于妥妥地安装在这一世界级项目上。

除了株洲产的玻璃幕墙板块,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还使用了长沙制造的建筑铝模板、湘潭生产的预应力材料……在遥远的埃及,“湖南元素”不少。

按要求,2024年底,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将全面竣工、交付使用。

目前仍有不少湖南建设者坚守在项目上,负责幕墙安装和项目收尾工作。一心一意、按质按量赶工期,是这些人心中的头等大事,根本无暇欣赏金字塔的巍峨和尼罗河的美景。

异国他乡的风俗习惯不同,往往让项目施工时间变得难以预测。

不二幕墙公司海外事业部经理涂战红,就在时间上“栽过跟头”。

埃及斋月,相当于中国的春节,是埃及人聚会庆祝、走亲访友的日子,期间节假日较多。

2021年斋月期间,涂战红不熟悉当地的节假日安排,按平常步骤调度国内材料发货时间。结果,集装箱滞留在港口,企业交了一大笔滞港费。更让人崩溃的是,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项目进程也被迫中断。

今年4月1日,记者抵达埃及,碰巧也是埃及斋月期间,情况会如何?

涂战红把记者带到项目现场,从株洲运来的幕墙产品整齐堆放在预加工仓库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安装工作。

原来,湖南建设者早已吸取教训,提前规划好了。今年3月23日,埃及进入斋月,涂战红和团队成员将未来一个月的材料,赶在斋月之前清关完成。

经过不断调度、沟通,货物于3月16日进港。3月17日、18日为周五、周六,是埃及的公休日。4天卸货运输,3月22日,货物在斋月开启前顺利抵达现场。

“走过不少弯路,交了很多学费,一步步摸清海外作业的‘套路’,项目进展顺利多了!”涂战红乐呵呵地说。

要给项目画上完美句号,湖南建设者直面困难。

2020年底,海外新冠疫情持续蔓延。涂战红的团队有28人身在埃及,家人担心,纷纷呼唤他们回国。

冬天气温不高,是埃及的绝佳施工期,当时,幕墙安装正处在吊装关键阶段。

如何稳定人心?领导问涂战红:“去不去埃及?”

“去!”涂战红在春节前,坐上了去往埃及的飞机。

那年春节,涂战红和团队成员围坐在一起,吃了个小火锅,伴着冬日里升腾的热气,大家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在项目上奋战,湖南建设者跟埃及员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闻风节是迎接春天的节日,按埃及当地习俗,闻风节前后,大家要在鸡蛋上画图案、涂颜色、写愿望。

埃及人相信,这期间在鸡蛋壳上画的美好愿景,接受阳光照耀后,一定能顺利实现。

今年4月4日,在项目营地里,湖南建设者摆起大圆桌,同埃及员工一起画愿望“彩蛋”。

“我的国家终于要拥有世界级的中央商务区了!我和中国伙伴一起为热爱的事业奋斗,我也爱上了中国文化。”留着络腮胡的哈立德,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埃及小伙。他说,自己想去中国看看。于是,他在鸡蛋上画了一只正在啃竹子的熊猫。

而哈立德认真画熊猫的样子,被杨云佚描绘在鸡蛋上。在埃及并肩工作4年多,两人已成为相见恨晚的好兄弟。杨云佚说:“想到迟早要离开埃及,最舍不得这些埃及朋友。”

埃及当地员工摩萨德,则在鸡蛋上画了一条碧绿的尼罗河。随着鸡蛋转动,一只小船从河的一边——中国长城,驶向河的另一边——埃及标志塔。

“埃及新行政首都项目,将埃中两个文明古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摩萨德说。

记者手记

“出海”的决心

黄婷婷

风沙、缺水、高温……在沙漠中奋斗的湖南人,面对恶劣施工环境的态度,化用汪国真的诗句回应:“既然选择了‘出海’,便只顾风雨兼程。”

湘企“出海”,除了应对气候的挑战,更要克服各类意想不到的困难,承受比在国内更多的艰辛——文化差异、国情风俗、安全保障等,都是摆在“出海人”面前实实在在的难题。

然而,下决心“出海”,既是巨大的挑战,也是中国品牌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

在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的带动下,湖南的幕墙产品第一次走出国门,得到了世界级项目的认可。在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同样由湖南人参与建设的阿拉曼新城超高综合体项目拔地而起,未来将建成埃及的“夏都”。

多次采访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的《今日埃及人报》记者莎娜·阿布德尔瓦哈布说:“中国人为埃及建设世界级标准的建筑,埃及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走出去”,天地宽。中国企业“出海”,为非洲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贡献,也开辟出潜力无限的广阔市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正携手走出合作共赢之路。

非洲声音

埃及住房部部长埃萨姆·加扎尔:

埃及新行政首都CBD项目,是埃中两国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的重要成果,更是埃及引进现代技术、实现新时代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埃及中国友好协会主席艾哈迈德·瓦利:

中国企业建设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代表了埃中友谊的新高度!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标志塔上,我的这种体会更加强烈和深刻了,这也是我们所有埃及人的共同感受。

“出海”心声

湖南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沈裕谋:

湖南立足自身特色,挖掘产业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了良好口碑和品牌效应。聚焦非洲、东盟等重点区域和国别,湖南围绕农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以重点项目实施为依托,以小切口撬动大效益为突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中建五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建设,了解属地期望和要求,以海外项目建设为平台,通过开展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拉动当地就业、改善当地民生、促进文化交流等活动,实现自身业绩和贡献当地的“双赢”。

链接

湖南建设者持续刷新非洲地标

地标建筑,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

在撒哈拉沙漠、在西非沼泽地、在炎热的赤道南侧、在印度洋的小岛……除了“非洲第一高楼”,湖南建设者还在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建设阿拉曼新城,参与并建设起非洲首座摔跤体育场,让布隆迪政府自1962年独立以来首次拥有自己的总统府,树起塞舌尔广播电视发展的里程碑。

几十年来,湖南为非洲“量身打造”地标建筑。早在20世纪70年代,湖南企业通过中国政府援建项目——瓦加杜古体育场,派遣一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去布基纳法索工作生活。

2018年12月18日,由中国政府援建,湖南企业承建的援塞舌尔广电中心正式开工,成为湖南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精品工程。

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造型酷似“金腰带”,占地面积7公顷,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约2万名观众。这一地标建筑,是非洲首座现代化摔跤场,同样由湖南企业建成。

湖南不仅为非洲建设文化地标,更帮助当地打造政治中心。

2019年9月27日,中国援布隆迪总统府项目在布隆迪经济首都布琼布拉举行规模盛大的启用仪式。这是布隆迪政府自1962年独立以来,首次拥有属于自己的总统府。湖南企业再次在非洲建造出一大地标性建筑。

援塞舌尔广电中心项目、利比里亚SKD体育场维修项目、南非足球场体育场……湖南建设者阔步“出海”,建起一个又一个非洲地标建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洒下湖南人辛勤的汗水。(黄婷婷)

上一篇 下一篇
推荐阅读